一、给考研做个思想上的热身:
1.选学校不要怕好,但是也不要报那些只招几个人的专业
有些同学在选学校的时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标准一降再降,或者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选了名牌大学,正式报名的时候又动摇了,报了一所二流学校,结果到最后连那个较次的学校都没上,为什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旦你在学校选择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复习的时间和质量绝对会随之而下,其实你选什么档次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选了好学校,复习时间不自觉的就会上去了,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尽量往好了选,尤其是在研究生如此泛滥的今天,我认为一个烂学校的研究生是绝对不值得读的。
我是按学校所在地区和学校实力,最后确定了浙江工业大学,首先它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在杭州这个IT及其发达的城市,是仅次于浙大的学校,另外它在化材,信息,计算机等工科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也是今年第一批入选2011计划的高校。
2.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
一般情况下在大四暑假即七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此时距离最后的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保持一种连贯性,千万不要停停歇歇。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可以每天4小时,逐渐递增,但进入状态之后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我觉着这个时间长度的是最好的,
3.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计划不要定时,要定每天完成的量。计划分为总计划、分期计划和每天计划。
从开始复习到考试之前,总共需要看几本书,做多少套题,这是总计划。
每本书的每一遍花多长时间看完,在什么时间段看完,这是分期计划。这个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进度比较慢,比如数学可能刚开始一星期只能看1—2章,之后的速度会很快,到最后悔一天几章也有可能的,所以要适当的做好计划
每天各科复习参考书要看多少页,这是每天的计划。
既然列出了计划就要按时完成,否则跟没有计划是一样的
4.既然准备考研了,就要学会放弃。能不上的课尽量不要上,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放弃一切影响考研的东西(自我放松的时间除外)。
5.不要贪得无厌,买一堆参考书。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一遍!
6.复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地理解。
个人感觉千万不要上辅导班,尤其是那些英语数学全程班,最多最多上个政治的冲刺班!对数学跟英语来说,听老师在台上讲,根本不如自己静下心来慢慢理解。相信我,自己理解的绝对比老师硬灌给你的深的多。而且报了班之后会有惰性,老想着老师会帮你复习的,结果反而自己没复习。不要太迷信前人,也不要太在意周围的人怎么着怎么着。很重要的一点是问问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的人,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书,千万不可以盲目跟从别人的经验和进度,那样不但扰乱了自己正常的学习计划,也会影响了别人的情绪。
7.选择一套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都上了十几年的学了,肯定都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习惯走最好,不要照搬身边同学的计划
8.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承受孤独时必须的过程。不要“夫妻双双把研考”,不要“先找份工作再考比较保险”,不要“考不上我还可以怎么样,不要到比较吵的图书馆去自习,不要老是跟别人攀比。当然根据个人情况研伴是可以找的。
我整个的考研期间基本都是一个人复习的,我找了一个比较偏僻的教室,大部分时间都只有我一个人在,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任何人来打扰我,我个人对这样的环境是非常非常满意的。当然人与人是不同的,如果你认为跟别人一起复习效率更高的话,你可以按你的想法去做。
考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中间还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其中有时你也会很烦躁,希望有人在身边和自己一起努力,提醒自己曾经定下的目标和当初的梦想;在遇到困难时有人与你并肩作战,可以排除孤独感,增加必胜的信心;同时在比较中前进,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虽说考研最好结伴,但要睁大双眼选择。意志不坚定的不要选,你不仅要帮他增强信心上,而且说不定你的意志也会被他给摧垮了;边考研边找工作的人不要选,这种人不会全心投入考研,最后很有可能结伴去找工作了;别做考研中的电灯泡,一来妨碍了别人,二来让你倍感凄凉与冷落,影响复习的心情;慎重对待男女同考,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试想两个人亲亲密密一边嗑瓜子一边看辅导书,效率到底会怎样呢?
9.了解自己优势和劣势,
考研初试只有四门课,哪门课比较强哪门课比较弱自己要做到心里有数。像我就属于英语比较强,而数学比较弱,所以整个暑假到10月份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巩固数学知识,英语也就早上和晚上记单词,下午做四篇阅读,最后数学成绩比预期效果还好,英语也拿到了71分。
10.对自己要有信心!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
事实上,平时成绩好坏与能否考上研没有太大的关系,好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甚至有个别课程没有及格,英语没过四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考上好的学校;考研比考大学要相对容易的多,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学上的
(一)数学
1.先说一下复习过程
我用了暑假的全部时间看了2遍课本+2复习全书(效率真低~~),9月份开学之后每天上午所有的时间均用来复习数学,看复习全书的时候我把我认为很可能会考到但是又不会做的题都整理到了一个本子上,后面再看的时候就快了。
大概是10月中旬的时候看完了3遍复习全书,然后就开始看《真题解析》,我想说的是李永乐系列最经典的一本书就是这本《真题分类解析》,每道真题后面的点评真的是很经典。记得看多元函数积分学的高斯公式部分的时候,老李在点评中来了这么一句:这种类型的题目前为止还从未考过。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怎么解这种题目,结果今年高数的压轴题正好就是这个类型的题目……
再说下《经典400题》,13年的这一版不是很推荐,其实就是10套模拟题,有时间看下就好,数学关键还是要狠抓基础题,不怕难的题不会,就怕会的题做不对。
最后是真题,这个一定要多看几遍,吃透每年的解题思路和卷子的结构。
2.复习心得
数学一定要打牢基础,本科期间的数学不是很好,所以我哦第一遍看书比较慢,边看书边理解每一个重要的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做好笔记。
笔记在我整个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完全就是脱离课本,只有真题和这本笔记的存在,考数学当天书包里就塞了这本笔记,用处到最后会越来越大的。
数学一定要善于总结(如何总结?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有哪些,什么条件下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总结出来并烂熟于心。并且一定要把似曾相识但做不对的题反复研究。
数学一定要天天练习,一天不练很容易生疏,大家经历过高考都明白,真正上了考场,刚开始完全是在凭本能在做题,尤其是今年的数学,普遍反映比较难,出题的思维比较不同。
(二)英语
1.先说一下复习过程
我记单词是从12年3月份就开始的,用的是新航道的考研单词那本书,这里要提一个手机软件,要地铁背单词,我们班考研的同学手机里基本上都有,有时间掏出来手机就可以用。
到了暑假,那本书差不多已经翻烂了,就是只看单词的位置就知道这个是什么单词的时候换了新东方的乱序版,暑假期间保持每天四篇阅读的阅读量,用的也是新航道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度200篇,说实话比较难。
9月份开学后开始吃真题,自己按照考研时间做一遍,然后画错题,总结原因,这个时候作文时可以不用写的。作文放到10月份开始就可以,学习怎么写各种各种的作文,结构都是固定的,多看看新东方的老师给出的考研作文范例,如果能背下来是最好的,不过注意考研时候尽量不要用以前常用的句子。
2.再说一下我复习心得:
英语单词一定要过关,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是我固定的记单词的时间,这两个时间点记忆效果是最好的,从决定开始考研到考试当天每天都要保持一定量的单词记忆。
考研英语当中,阅读+作文构成了整张卷子的主体部分,每一篇阅读的时间自己要控制好,看的比较快的要注意准确性和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一般第一题和最后一题都会考到对整片阅读的理解。看的比较慢的同学要注意把握时间,每篇控制在18分钟以内,不要超过这个时间。
在做阅读时,尽量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先看题目,把题目所涉及的段落或者关键词先在文章中找出来,比如第一题的关键词在文中出现的部分(一般都是在第一段)画出来,标上一,这样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可以格外注意,有助于分清整篇文中的轻重。
关于作文,我是放到了最后两个月,先熟悉各种格式作文的写作格式,再每天一篇,先自己写,然后比对范文,找出自己思维上的不足,以及语句上的问题。我会把比较好的句子抄录下来,其实看英语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另外注意的是,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不要图快,刚开始没有思路很正常,大学四年没有经常写过的原因,多写写就有东西可写了。还有就是要注意自己的书写,每一篇文章都当做书法来练,这个在评分时的作用是很大的。
关于英语做题顺序:考场上一定把作文跟阅读这两大块先做了,可以先写一篇小作文找找感觉,再开始做阅读,做两篇阅读再写大作文或者做完阅读再写大作文都是可以的,这个看自己习惯,不过小作文最好放在第一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刚上考场脑子比较清醒,时间也比较充足,先把最容易拿分的作文写好(前提是你按我的方法准备了只需要填几个空的模板),然后做阅读跟7选5,这两项归根结底都是阅读,在一起做比较有感觉,而且万一你阅读花的时间多,后面的完形填空可以全蒙同一个选项,分数上也不会吃太多亏(注意:全蒙可以得2.5分,你花10分钟认真做一遍有时候不会超过4分)。
(三)政治
1.先说一下复习过程(我先后用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序列三》《序列四》、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和最后出的四套卷启航的《20天20题》,
我是从9月份开始看的政治,先买了一本《序列一》,花了5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第一遍。边看边做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我是把序列一当做教材来看的,多翻几遍你会发现,再难懂的理论都很容易理解了到最后。
命题人1000题,我前前后后做了三遍,这个不用多说了,经典的教材。
时事政治到11月份会出,序列三和20天20题都可以看下。
在肖和任的押题卷出来之前只做选择题就行,最后一个月肖秀荣的押题卷和任汝芬的序列四出来之后,背上面的大题就好,往年都说肖压到的大题比较多,任汝芬的比较少,但是13年考研之前,我还是把它们都看了一遍,肖秀荣的押题卷每道大题都是必背的,这个在考试前一天晚上还在看。任汝芬的序列四也要选择性的能背就背,今年考试真的有用到。
2.再说一下复习心得:
政治不要以为越早复习越好。因为政治的高分比的是对那些知识点的新鲜感,但是太迟开始又不能复习得很充分。9月份正式复习是比较好的。很多暑假甚至3,4月份就开始看政治的反而考的很差。
政治是要靠深入理解的,《序列一》永远是最重要的,不管你复习到哪个阶段(考前10天除外),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记忆,死记硬背是学不好政治的,马哲和马经部分一定要深入的理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概念要吃透,很多错题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题中的意思导致的。
政治的选择题是考试拿高分的关键,反复的做1000题和真题是必须要经历的,每道题错的原因,关键词这些都是要把握住的,把错题中反映出来的那些掌握的不好的知识点重新复习一遍,这点很花时间,但很重要。
对于分析题,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在解答分析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要反复去揣摩其中的答题方法。找出其中的技巧,找找答题思路。其实对分析题的解答还是很有技巧的。 首先必须写出材料中体现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展开分析,最好分出1,2,3,4条,这样条理清晰,也利于老师找到你答题的要点,然后再写一个对自己分析的总结。
尤其是每年的热点话题和国际上重要额实事,像13年考研时,中美关系,钓鱼岛以及十八大都是必考的内容,结果页证明这样的猜测是正确的。还有就是前几年新增、修改的但至今未考的知识点。 3.考研政治的最高境界(朝75分以上努力的同志们必备,一定不能离这个境界差得太远啊,不然……)
热爱马克思主义,深入理解了马哲和马经里面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毛概跟邓论的重要知识点应该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平时还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格局。而且要写得一手好字。
四、专业课复习
由于各个学校,各个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处理就行。
专业课复习进度大约和政治一致便可。跨专业考的同学复习进度跟数学一样便可。不需要太早复习,因为数学跟英语的复习任务是很重的。
真题是绝对应该重视的,像浙工大自己的研招网上就会提供每年的考研真题,真心觉得这个做很不错,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需要自己找内部的人找,要学会从真题中把握老师的命题思路,每年的出题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甚至会出现前几年出国的题目今年又出现了,所以真题是一定要反复思考的。
要学会根据情况适当加减专业课复习时间(如果到了后期你觉得复习的差不多了,可以适当调出去一些时间给政治或数学,毕竟据我观察一般人都是被数学搞的焦头烂额,尤其是那本超级厚的复习全书,更是考研路上的天敌。如果到了后期你突然发现专业课还没复习好,可以适当调一些时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