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邀请各界为它耗资3.5亿元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命名进行网络投票,截至发稿为止,“嘉庚号”获得最多选票。
厦大即将开建3000吨级海洋科学考察船,它虽然比5000吨级的“雪龙号”小,但是,也算是“大家伙”,所有冰区之外的深海大洋均可以到达。据介绍,无论从科考装备的全面性和先进性,还是从船上实验室的通用性和灵活性,都将达到世界同级别船的先进水平,它不仅将结束厦大租船科考历史,而且,未来10年—20年内,这艘船将成为我国深远海科学考察的主力船之一。
校方昨日说,这艘船耗资达3.5亿元,目前已经通过招标,将由广船国际建造,预计2015年至2016年下水。
从即日起,到3月15日24:00止,厦大邀请各界为这艘船命名进行网络投票,目前的名字包括嘉庚号、南强号、鹭江号、海洋1号、海上丝路、鼓浪屿号、开元号、白鹭洲号、翔安号。
我校将建设一艘面向21世纪科学研究、专才培育、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的新一代3000吨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目前该船已完成中外合作设计,正式开工建造。
据了解,该船总长77.70 米,水线长75.20 米,型宽16.24 米, 型深8米,设计吃水5米,设计排水量3432 吨,最高航速14节,续航力10000 海里,自持力50天,定员54 人(船员18人,科学家36人),工作甲板面积432 平方米,实验室面积375 平方米。
该船具有“绿色、通用、洁净、安静”等先进性,主要特色有:承担多学科海上综合考察任务,在所有无冰洋区开展海洋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全电力推进,进行海洋观测时动力定位精度高,设备收放、操控能力突出;配备高性能声学设备,开展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实时、同步观测和现场科学实验研究、支持远程信息高速传输;配备高性能声学设备,开展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实时、同步观测和现场科学实验研究、支持远程信息高速传输。
我校将以“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建设为契机,发挥在海洋学科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努力将该科考船打造成为在东盟地区推动全球变化研究、海洋科学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海上流动大学,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全球文化交流的海上“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