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厦大校友的微信公众号:
指尖上的金融
让 金 融 更 简 单 是 我 们 的 信 仰
这个公众号,是几个在银行工作的厦大校友平时讨论所形成的笔记。它有个逼格很高很骚包的名字:“指尖上的金融”。但它的诞生之地却远不如名字那般高端。
三个月前,我们每天晚上下了班就会挤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小黑屋里伴着老鼠一起讨论银行的各种业务。那时候我们就在想,为什么银行业就没有一本稍微“不正经”一点的,兼顾通俗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科普教材呢?无奈!要整理创作出这样的一份材料,对我们这几个刚刚毕业的非金融专业的银行新员工来说,还为时尚早。于是,某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说,要不我们自己建一个交流平台吧!然后,这个公众号的前身“Finance Talk(FT)”就诞生了。
我们给FT定下了一个极其远大的目标:Finance Talk,全球最大的金融分享社区。我们要为金融专业在校生、金融从业人员,以及所有对金融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建立一个学习、分享、交流的社区平台。在这个伟大目标的驱动下,我们展开了轰轰烈烈风风火火的讨论,做好了为推动金融科普事业奉献宝贵睡眠时间的准备。
曾经和身边几个坚持做微信公众号的朋友聊过。其中一个妹纸说:“其实我的微信公众账号在很久以前就申请好了,却迟迟没有下笔。因为一些功能没有研究明白,我一直觉得做公众号需要技术支持才行。再就是由于具体怎么定位,没有想好,一开始发文就是天马行空的。起初的各种憧憬,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却一直徘徊观望,质疑退缩,这让我很懊恼。”
其实,Finance Talk也没有一帆风顺,定位也并不清晰,就连起名字都一波三折。因为Finance Talk这个名字太央视,而且缩写FT和金融时报重名,所以我们又提出了“金融私房菜”、“金融那点事儿”、“金融松鼠会”等一票名字。最后,这个公众号正式命名为“指尖上的金融”。
有时候我们也会害怕找不到独特的视角,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不如大牛们专业,得不到读者的支持;我们每天加班回家都要搜索阅读大量的材料,努力理解并且用简单直接的自然语言去解释那些概念、流程或者准则,这几乎把我们都逼成了“深井冰”;我们担心选出来的topic太low或者太不接地气,毙选题和删改稿件也让我们的每个周末都极度痛苦;而现在,星期天晚上的23点29分,我已经为正式上线的开篇愁得肝疼。
然而,这个账号也是几个月来敦促我们不断学习,深入思考的温柔小皮鞭。
我们知道大部分自媒体是要死掉的。你打开任何一个朋友的微信订阅,里面一定都是满满的小小的红色数字。是的,这些枯燥的,干巴巴的文字,你会看吗?我们不想做这样的公众号。我们想做原创内容的分享,我们希望这样的文字能够对其他人有价值。至于视角、深度等各种顾虑,也许只要我们对写出来的东西充分调查过,对它们负责,就足够了。让我们看看能不能从无到有,用心地做好这样的一个平台吧。
我们也许生产不了太多内容,也服务不了海量读者。我们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学习和分享而已。做不了大餐,只能做成茶点。当然,我们非常希望知道你对哪些茶点感兴趣,我们会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做专题研究一起分享,也非常欢迎转载或者加入我们的写作圈子与推广团队,分享你在各个智慧领域的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