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鲁迅与林语堂恩怨始末

[复制链接]
白城 发表于 2012-8-31 19: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迅与林语堂,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人的相识,始于共同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时期,1925年12月5日,鲁迅主动给林语堂写了一封信,二人开始了真正的交往。那时,北大教授分为现代评论派和语丝派,鲁迅属于语丝派,林语堂公开表示自己也属于语丝派,和鲁迅站到了一起。林语堂还曾为鲁迅画过一张《鲁迅先生打叭儿狗图》,鲁迅看后非常喜欢。  同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期,两个人依然很友好地交往,鲁迅在厦门大学的日子过得并不好,理科部主任刘树杞处处排挤、刁难他,鲁迅的日常生活起居没人照料,有时只能在火炉上用水煮火腿度日,但鲁迅没有立即走,主要是为了林语堂,他曾表示:“只怕我一走,玉堂要立即被攻击。所以有些彷徨。”但鲁迅最后还是决定离开厦大去中山大学任教,他让林语堂跟自己一起走,林语堂没有随他走,他翻译了尼采的《走过去》,送别鲁迅。
  二人的交恶具体是什么原因?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鲁迅和林语堂同住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附近时,鲁迅扔烟头不小心烧了林语堂蚊帐的一角,林语堂厉声责怪了鲁迅,鲁迅觉得林语堂是小题大做,就回敬说一个蚊帐不过五元钱,烧了又怎样,于是二人吵了起来。笔者认为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二人交恶的真正原因,应该还是写作立场方面的分歧,林语堂提倡幽默文学,而鲁迅提倡的是“匕首投枪式创作”,两人风格相差太远,林语堂办《论语》,做了“幽默大师”,鲁迅不能理解,认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是没有幽默可言的,他表示:“只要我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鲁迅还曾讽刺幽默文学是“麻醉文学”,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才是二人疏远的真正原因所在。
  二人冲突不断,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饭,席间,林语堂谈及在香港时,几个广东人讲粤语,大家听不懂,林语堂就故意对他们讲英语,哪知鲁迅拍着桌子说道:“你是什么东西!你想借着外国话来压我们自己的同胞吗?”弄得林语堂哑口无言,场面十分尴尬。还有一回,有人在上海大观楼补摆婚宴,鲁迅来得晚,看见林语堂夫妇在座,转身就走掉了。
  林语堂去了美国以后,两个人就再也不曾联系过。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林语堂为此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与鲁迅有轾轩于其间也。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这段说得非常中肯,表现出林语堂作为一代大师的雅量和胸怀。
  鲁迅和林语堂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作家,二人从友爱到交恶,有着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原因,但总得来说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大憾事,令人扼腕叹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校园风景|厦大贴吧|人才招聘|校园租房|考研信息|二手物品|禁闭帐号|手机论坛||广告联系

Copyright 1921-2021 厦门大学论坛-鼓浪听涛:厦大学子最喜爱的校园社区,厦门大学考研论坛!

GMT+8, 2025-9-14 12:11 , Processed in 0.01521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