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厦门大学——日语系简介

[复制链接]
紫若忧馨 发表于 2012-12-10 2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语语言文学系成立于2004年11月,其前身是1972年创建的日本语言文学专业。通过长期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日语语言文学系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层次分明的教学科研梯队。目前在职教师为1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助理教授5名,日籍聘任专家3名。教师队伍之中,拥有博士学位或日本著名大学博士课程修了者6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4名,从而奠定了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按照厦门大学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日语语言文学系的学科定位是将日语语言文学系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具有突出办学优势的特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是:立足厦门,面向世界,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借助国际教育资源,拓展对外交流,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具有健康素质的综合人才。

  日语语言文学系本科阶段以培养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为宗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全面展开“听说写读译”综合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兼具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开设专门课程包括: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泛读、日语会话、日语语音、初级写作、日语口译、高级阅读、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鉴赏、日语写作、日语报刊选读、日语语法总论、日语古典语法、日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日语词汇学、日本概论,经贸日语等基础与实用课程。硕士研究生阶段以培养具有高度的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的研究型人才为核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辨析与创新的素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突出理论性、规范化与创新性,目前开设的研究生方向为翻译学、日汉文化语言学、日本文学,专门课程包括:翻译研究、同声传译、日本语言文化学、日汉词汇比较研究、日本文学与批评、日本文学专题等20多门理论与实践课程。

      2000年以来,日语语言文学系1名教师获得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5名教师获得厦门大学奖教基金。教师承担教育部研究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大型横向课题2项;2名教师获得日本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多人次获得福建省、厦门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奖励;出版学术著作(专著、编著、译著、教材)20余部,发表于CSSCI学术论文20余篇,境外刊物学术论文1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也扩大了本学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日语语言文学系注重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系本科生在全国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和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之中保持了长期优良纪录。本系本科生与研究生参加了多次全国性的作文比赛与演讲比赛,尤其是2005年与2008年,2名学生获得华南地区演讲赛的优胜奖,得以赴日本参加中华日语演讲比赛总决赛。

      本系毕业生就业途径宽广,可选择性强。毕业生或进入国家机关、银行企业;或留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等日本名牌大学,或保送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学生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拓展培养路径,争取国际教育资源,日语语言文学系在积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华访问的同时,也先后与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明治大学签署了本科生交流协议,积极推进“3+1”的交换培养模式;与日本平安女学院大学签署了“海外课堂”的本科短期海外研修合作项目;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交流协议,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极大地开拓了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

主要师资力量

·陈端端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日语系教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外文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社会语言学,比较文化学,应用语言学.


10年来主要担任课程:
本科生: 高级日语; 语法总论; 日语语音; 日汉翻译; 汉日翻译; 中外文化比较; 日语新闻翻译; 词汇学; 高级阅读等
硕士生: 对比文化研究; 翻译与文化
社会兼职:中国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日本静岗产业大学客座教授,福建省外文学会理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理事

科研课题:
     1,校级课题:《对比文化研究与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实际效果考察》1998年12 月——2000年12月
     2,横向课题:《地区文化研究在外语学习与应用中的作用论证》    2001年7月——2003年6月
     3,横向课题:《中日互译技巧研究》     2003年7月----2005年6月
     4,校级课题:《高级日语》精品课程建设       2004年12月---2005年12月

科研成果与研究业绩:
2000年2月至8月获教育部研究经费,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研究课题为:"中日语言文化比较".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以外国人研究员身份在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研究,研究课题为:"意识与表达",获研究经费等500万日元.
2000年至今在国内获得日资,台资企业提供的横向课题经费20万元以上,一项5万元的教育部课题,一项5万元的省级课题,校级课题三项3万元,纵向研究经费共13万以上。共发表论文26余篇,编著1部,专著1部。
     1993年以来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1、「谈日语外来语的音译现象——从其国语言特点、风俗习惯、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来分析」
     《福建外语》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6第1、2期 独撰4.4 论文
     2、「谈日语的和语、汉语、外来语词汇——从其由来、性格看它们于现代日语中的使用效果」
     《华侨大学学报》社哲版 1993、10第三期 独撰9.3 论文
     3、「谈当今日语教学的新课题」 《华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 1994、9第二十四期 独撰4.6 论文
     4、「挨拶言叶の中日対照研究——异文化研究の视点から」 研究丛书一八七论集
     《 言叶と教育》 1996、4和泉书院 独撰13.3 论文
     5、「日本语教育における欠かせない比较文化研究——中国东南部日本语教育法をめぐって」
     (教学论文)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研究论文》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 1998.4第七期 独撰8.3 论文
     6、《日语教学与比较文化——从加强比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谈起》(教学论文)
     《厦门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6 独撰4.5 论文
     7、《日语语法教授法之探讨——以可能助动词为例》 《日语学习与研究》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 1998、10   第三期 独撰5.0 论文
     8、《指示代名词の文脉指示用法とは——故郷から思ったこと》      
     《21世纪的日语教育》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 1999.7第八期 独撰3.6 论文
     9、《现代中、英、日标准语人称代词使用对比谈》 《日语知识》


大连外国语大学 1998.9.10.11系列论文 独撰9.0 论文
     10、《谈‘どうぞ’一词的汉译》 《日语知识》大连外国语大学 1999.9第九期 独撰1.4 论文
     11、《中日语言日常用语中的生与死——试探闽南文化与日本文化的比较》 《日语学习与研究》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 1999.11第四期 独撰4.0 论文
     12、《わたしが感じた中日文化の相违点》 《志学》大阪女子大学 2000.12第31号 独撰3.8 论文
     13、「耻」と「面子」に対する现代中日両国の人々の捉えかたの相违
     《京都大学共同研究论文》 2000.7(内部交流) 独撰30.0 论文
     14、《从大冈升平的战争小说看其人生观的折射》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01.9第3期 独撰8.6 论文
     15、论日本动画片《少年猿飞佐助》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蕴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02.6第2期 独撰8.0 论文
     16、《寻找小语种的发展空间—亚欧语系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厦门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6 独撰6.0 论文
     17、《耻の文化――日本语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基本》 《日本文化研究フオ―ラム论文集》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01.11 独撰7.0 论文
     18、《中日两国同义词汇的使用意识对比分析研究》 《中国日语教育的世纪回顾与展望研究论文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0 独撰6.0 论文
     19、《谈日语学习和应用中地区文化的干扰》 《翻译与文化》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日语专业论文集 2002.12 独撰6.0 论文
     20、《谈中日两国色彩意识与语言表达的异与同——围绕抽象应用法》 《中国日本语教育研究论文集》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12 独撰7.0 论文
     21、《普通话祈使表达的日译技巧研究—--闽南方言区普通话表达意识分析》 香港城市大学
     《日本语教育研究论文集》 2004.4月 独撰6.0 论文
     21、《大学日语泛读》第二册    教材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8.6    独撰23.8        编著
     22、《语言、文化与认识》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3      独撰15.6       专著  
雷慧英   女    教 授   


197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日语专业,留校工作以来,长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
1988年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学习《战后日本文学》。
2001年作为校际交流学者,访问日本创价大学。


研究方向:
翻译实践与技巧的研究
中日文化比较及现代日本政治、经济的研究
战后日本文学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译著:
《战后台湾经济分析》(厦大出版社,1990)
《台湾工业化——国际加工基地的形成》(台湾人间出版社,1992)
《台湾经济》(台湾人间出版社,1993)
《天皇的官僚》(中国北京社科出版社,1998)
《三枝箭》(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简明日本通史》(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佛教十二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等,

译文:
《战后初期台湾文坛与鲁迅》
   《90年代的东洋资本主义与中国》等30多篇。
译著、译文达300多万字。

论文:  
《福建与日本的贸易及文化交流》(1998)
《近代清代の中日文化交流―长崎と中日贸易及び文化交流》(二类刊物,2000)  
《从<三枝箭>看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经济小说》(一类刊物,2002)
《“大国意识”下的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二类刊物,2003)
《战后派文学兴衰原因之分析》(一类刊物,2005)
《冷战结束后日台经济关系发展及原因分析》(一类刊物)
《论日本对华援助(ODA)政策的调整原因》(二类刊物2006)
“刘进庆与《战后台湾经济分析》” (一类刊物,2007)
20世纪における中国二度の「日本学ブーム」(一类刊物,2007)
       等20多篇论文。

获丅奖情况:

          译著《台湾经济》、《天皇的官僚》分别获得福建省第三,四届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2年荣获厦门大学教学系列《清源奖》;
           2004年荣获《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
           2005年荣获厦门大学教学系列《中国工商银行奖》。
           2007年“日本战后派文学兴衰原因之分析”论文获得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吴光辉


教育简历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日本语言文学学士
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   日本文化专业硕士
1994年3月至1994年9月   日本大谷大学   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1997年4月至2001年3月   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日本哲学史专业   哲学博士课程修了
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史   教育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95年4月至1997年3月    厦门大学外文系      助教
2001年4月至2006年7月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讲师
2006年8月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副教授
2002年4月               担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   副主任
2004年4月               担任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协会    理事

学术著作

《中日共同研究:东亚近代哲学的意义》(共译),卞崇道主编,沈阳出版社,2002年。
《翻译与文化》(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汇编1,共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传统与超越——日本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专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汉字》(第3卷,共译),白川静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翻译与文化》(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汇编2,共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近代之挫折》(译著),高坂史朗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世界之中国:域外中国形象研究》(合著),周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转型与建构——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专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学术论文

日文12篇,中文23篇,译文10篇


科研课题(主持与参与)

1   中日共同研究:东亚近代哲学的意义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国际大型课题,参与翻译,发表论文,2001年。
2   地方文化研究在外语学习与应用中的作用论证,横向课题,参与撰写报告,2001年。
3   厦门市外国人生活区调研,横向课题,参与撰写调研报告,2002年。
4   后现代性日本文学研究,厦门大学校级课题,独立承担者,2003年。
5   外语培训工程学,福建省级课题,第二负责人,参与撰写论文,2003年。
6   废科举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影响研究,福建省级课题,参与者,2003年。
7   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教育部重点课题,参与者,2003年。
8   中日互译技巧研究,横向课题,参与者,2003年。
9   商品销售与广告翻译,横向课题,第二负责人,参与撰写论文,2005年。
10   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厦门大学校级课题,独立承担者,2006年。
11   外语培训市场调查与培训对策,横向课题,主持人,2008年。

学术会议

1 2000年08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日共同研究:东亚近代哲学的意义
               论文:《作为合一哲学的纯粹经验论——西田哲学与阳明学之比较研究》
2   2000年10月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办:外部的视野——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第十届 日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青年西田几多郎的精神轨迹》
3   2001年09月 日本京都大学举办:东亚近代哲学的意义
               论文:《西田哲学与新儒家的比较研究》
4   2001年09月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 学术讲座:《都市化与地域文化》
5   2002年10月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举办:日本学的拓展与深化
               论文:《世界的日本论——西田几多郎的文化论》
6   2004年03月 浙江大学举办:明治时代的儒学
               论文:《儒学与哲学之间——现代思想之西田几多郎》

7   2004年12月 厦门大学举办:中日比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模式固见与日本认识》

8   2005年0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公共哲学翻译讨论会
               翻译论文:《公共哲学协同研究的成立过程与基本课题》的翻译问题

9   2005年08月 延边大学举办:明治哲学与东亚近代哲学的转型
               论文:《哲学概念的流变与近代中国的哲学启蒙》

10 2005年09月 厦门大学举办: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日本的科举研究——“科举学”的外部视角》

11 2006年12月 厦门大学举办:中日学术交流国际研讨会
               论文:《地域性的科举文化圈——日本科举学的考察》

12 2007年03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中日学术研讨会
               论文:《浪漫主义与近代自我——以北村透谷为中心》

13 2007年04月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哲学是什么
               学术报告:《公共哲学与科学技术》之翻译
14 2008年03月 浙江树人大学:学术演讲:《模式固见与日本认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校园风景|厦大贴吧|人才招聘|校园租房|考研信息|二手物品|禁闭帐号|手机论坛||广告联系

Copyright 1921-2021 厦门大学论坛-鼓浪听涛:厦大学子最喜爱的校园社区,厦门大学考研论坛!

GMT+8, 2025-9-14 18:48 , Processed in 0.01608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